张虎兰说,“到时我会去请会做粉条的师傅回来。大家也可以种了卖给我,我出钱收购。”

    “这东西产量如何?”

    “种得好的话,一亩三四千斤应该有,具体还得种了才知道。”

    赵国良再次惊讶,“产量能有这么高?”

    “应该有的。”张虎兰说道:“旱藕我现在收购的是一文钱两斤。一亩地差不多有二两银子的收入。

    另外梗我也收,只是价钱便宜些,一文钱十斤。

    不过这梗可以收好几茬,割万还可以再长出来,收入也是不错的。

    主要是这东西不挑地,种在荒地里就能长,只是收成要差一些。”

    赵国良听得眼睛发亮。哪家都有十几二十亩的荒地,那些荒地都荒着长杂草。要是都利用起来,每家每年都能有不少收入。

    张虎兰又道:“里正叔,其实我还是希望村里人都自个儿种了自个儿做粉条卖钱。

    全村都种上,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产业。

    每家再养上两头猪,不管是养肥了自己吃肉还是卖钱,都是不错的。

    主要是家家养了猪,家家都有粪水浇庄家。

    虽然现在大家不缺肥,但还是要混合粪水一起沤出来的肥更好些,沤肥的时间也短。”

    “种种种,必须种。”

    赵国良都有些激动起来,一亩荒地都有一二两银子的收入;一家十多二十亩荒地,一年就有二十两银子左右的收入。

    这么好的事儿,傻子才不种。

    赵国良立马就要去通知村里人,张虎兰忙叫住赵国良,说道:“里正叔,要是大伙儿种的话,一家先少种点试一下。而且我也没有那么多旱藕种给大伙儿分。

    今年让我先多种点,要是真赚钱,明年大家就可以大面积一起种了。”

    “行,我这就去通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