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Article Content
文章内容
首页 | 文章内容
刊物介绍
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08-02 来源:   作者:宗周(王宗虞  张天周)  点击量:4576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前,《中州学刊》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呱呱坠地,应运而生。它以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使理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为己任。十年来,它从破土萌芽、发育生长到发展壮大,已跻身于我国的社会科学期刊之林。在它创刊十周年之际,首先应当感谢全省、全国乃至国外众多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的热情支持,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感谢为它的刊行而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的所有同志。

人总是学而后知的。即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马拉松长跑冠军,他的童年也免不了要经过呀呀学步的过程。因此,回顾十年的历程,我们只想讲几点感受,和大家一起探讨,以便今后更加坚实地大步前进。

《中州学刊》应当办成什么样的刊物,这是首先遇到的问题。创刊伊始,各行各业的同志由于各自工作性质和需求的不同,曾经过对刊物提出不同的要求。面对读者的种种要求,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认真的讨论,才逐步统一了认识,那就是,在国内众多的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林中,《中州学刊》应当明确自己的位置。毫无疑义,社会上之所以创办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刊物,其目的正是为了满足各方面读者的不同需求。《中州学刊》的位置,决定了它应当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能够反映河南乃至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新成果,及时交流学术信息,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理论刊物,成为河南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创办《中州学刊》的目的。离开了这个目标,混同于其它刊物,它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必要。

如何办好《中州学刊》?从十年走过的道路中,我们体会到,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

要强化科学性,这是由学术刊物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了的。所谓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途径。要讲科学性,首先就应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和结晶。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主义”数也数不清,然而,唯有马克思主义最科学最全面地解释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社会科学研究,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就会陷入迷雾之中,走入歧途,造成失误。《中州学刊》创刊十年来,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理论界思想最活跃的十年。这是我们办好刊物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着改革开放,各色各样的思潮也会冒出来。正确的思想、理论、学说与错误的乃至反动的思想、理论、学说,互相碰撞,互相斗争,学术研究就会遇到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作为学术理论阵地,一定要给人以正确的科研导向,提倡和鼓励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和防止某些人不肯下苦功,不肯扎扎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占有大量可靠的资料,进行艰苦认真的研究,而是以及不严肃的态度,或东拼西凑,或向壁虚构,追求所谓“新奇”,妄图一鸣惊人。这种做法本身就远离了科学研究的正确轨道。因此,作为学术刊物的编者,应当有敏锐的眼光,能够正确地判断稿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真正的学术价值,力戒片面地追求所谓理论上的“轰动效应”,而为这些奇谈怪论的制造者乃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提供阵地。

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不等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用注经式的方法去阐释,而是应当掌握它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力求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十年来,理论战线上经历了几次大的争论。今后,这种争论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克服“左”的影响,冲破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也才能抵制和批判来自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应当继续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倡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大胆探讨改革和建设中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鼓励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各种不同学术流派的自由讨论。没有这种自由讨论的气氛,没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和谐的环境,刊物就缺乏生气,理论的创造性也就难以实现。

一个刊物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也是我们经常注意的为题。作为地方刊物,《中州学刊》从创刊伊始,便提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此,各学科注意选择那些既有中原地方特点,同时又有普遍意义的文章,优先发表。我们觉得,从我国期刊整体布局来看,目前各省大都有了一个或几个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如果这些刊物都能本着立足之地,面向全国,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形成自己的特色,那么,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网络,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就定会展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从《中州学刊》走过的道路说明,这种选择是可行的。十年来,我刊先后开设的一批具有中原地方特点的专栏,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可见,只有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才能走向世界。

河南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祖先的这种遗产,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中州学刊》用了较多篇幅刊载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对这种作法,有些同志担心有“厚古薄今”之嫌。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关键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进行研究。有人研究传统文化,目的是否定它,进而提出“全盘西化”有主张。而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研究,目的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其封建主义糟粕,提高民族自信心,以便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当然,立足本地并不等于闭关自守,采取“封闭”式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外的社会科学研究动态,尤其是新兴的科学,同样应当注意了解;对于西方文化中的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样应该认真地学习和吸收。正式本着这一想法,几年来,本刊不断刊发部分评介西方一些重要学派的观点和著作的文章,以期开阔视野,明辨是非,以丰富我们的头脑,促进科学的进步。总之,举凡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科学成果,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都应当认真加以学习和吸收,其目的就在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面对现实,面对实际,使刊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为此,作为地方性学术刊物,应该积极参加对当前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理论问题的讨论。几年来,我们随时根据情况,灵活地开设一批不定期的学术专栏,组织文章开展讨论: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探讨》、《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思维科学探讨》、《近代文化史研究》(后改为《中国文化研究》)等,并适时地加强法学、美学、边缘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创刊十年,我们和学术界的朋友建立了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各学科都有了一支相当数量和较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也建立了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编辑队伍。在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以编为主,编研结合,以研促编”的方针,要求编辑在搞好本职工作同时,努力使自己在学科领域中掌握较多的知识,具有较深的造诣,从而促进了编辑队伍的建设。正是由于有了内外结合的这两支队伍,我们的工作才得以比较顺利地开展。今后,仍要大力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十年,可以使一株小苗成长为挺拔苍翠的乔木;十年,可以使初生的婴儿步入充满理想的少年时代。而我们,却不能说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领略了创业的艰辛和曲折,在我们的刊物上,也留下种种不足之处,其中固然有客观的因素,但也有许多是我们主观努力不够所带来的问题,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妥善的方法加以解决的。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作者,读者以及一切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继续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共同把《中州学刊》办得更好。

 

原文见《中州学刊》1989年第6期(总第54期)


分享: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ComplaintA